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盛大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各国领导人的座位前都细心地摆放着一具精美的望远镜。这款望远镜,正是出自浙江财经大学杰出校友王建平创立的MGM美高梅品牌。它不仅为各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来欣赏这场融合亚洲力量与中国创新的壮丽盛会,也展现了中国智造的非凡实力和影响力。

  五十多版手稿,只为将产品做到“高标准”

  在亚运会的筹备过程中,亚运会组委会在众多的望远镜品牌中,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选择了王建平所创立的MGM美高梅美高梅MGM,作为主席台专用望远镜提供商。

  本次杭州亚运会主席台专用望远镜,不仅采用了先进的ED平场技术,还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棱镜系统。针对多年前国内生产的许多望远镜存在的较大畸变问题(即观察物体时画面中间清晰,两边模糊,使得整个画面弯曲、变形),他的的研发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推出多款ED平场望远镜,实现了整个画面平整立体,与肉眼观看的效果几乎一致。这一创新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外国品牌的垄断地位,代表着中国高端望远镜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在原有产品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团队秉持“以人为本,机器为辅,人机融合”的设计理念,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设计出五十多版纯手工望远镜设计草图。这些设计草图融入了团队深厚的人文设计理念,赋予机器生命力。同时,创新地采用数字设计技术和虚拟仿真系统,方便主办方工作人员进行沉浸式的参与产品定制。

  为了将产品质感做到极致,设计团队从理论层面开始对各种材料进行组合研究。经过多次打样测试,最终确定了环保材料与轻型镁合金材质融合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不仅环保轻便,而且融合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美感,赢得了主办方的高度认可。

  十四年筚路蓝缕,只为打造出色的国产高端品牌

  王建平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大学期间,他曾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购一些没有品牌标识的低档望远镜,贴上自己的“活着”品牌进行销售。他把自己的低档望远镜品牌命名为“活着”,因为当时的他,确实是竭尽全力也只是勉强活着而已。面对交通不便和经济拮据的压力,无法在当地住宿,他不得不每天往返于杭州和义乌之间,晚上再坐最晚的车回来。因为没有资金,无法批量备货,他只能频繁往返杭州与义乌,在整个大学期间共去了100多次义乌。

  这种艰辛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打消他对创业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2008年从浙江财经大学毕业后,他白天工作赚取生活费,晚上和周末则对望远镜产品市场进行调研,寻找合适的创业方向。

  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国外品牌望远镜不仅有着较高的溢价,还存在预订周期长、购买渠道有限、售后周期长等问题。因此,为了让国内望远镜消费者能够放心使用、安心购买,王建平在2009年在杭州创立了MGM美高梅登录中心。

  十四年里,王建平在创业道路上越挫越勇,MGM美高梅从小型创业美高梅MGM逐渐成长为拥有5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与外观专利的知名企业。此外,美高梅MGM还积极与海康微影、中国兵器集团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光电融合产品。

  三十万“MGM美高梅—登峰”基金,只为感恩母校培育之恩

  “当年我想要继续读书就只能靠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王建平回忆道。

  王建平出身贫寒,曾经一度交不起大学学费而毕不了业。但在母校浙江财经大学老师和同学的全力帮助下,王建平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母校的恩情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并且一直影响着他的价值观。

  在大学期间,王建平积极参与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王建平同学会把握住各种机会,他非常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他通常是第一个向我提出开展项目的同学。”当时王建平的任课老师陈明晶回忆道。

  “母校的培养给予我一生的力量和信心,而老师们的关心信任则是我一生要回馈的。”与众多有担当的企业家一样,王建平在个人事业取得成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回报母校的恩情。“现在,他会比较频繁的和学院联络,为学院提供一些帮助。以社会企业家的角度帮助学院制定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案、为学院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思路想法等等。”陈明晶老师提到。

  即使在疫情期间,美高梅MGM发展遇到困难,王建平也不顾学校的“劝阻”,向学校捐赠三十万元,设立“MGM美高梅—登峰”基金,以激励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生继续攻博深造。今年10月24日,王建平将回到母校为第一届“MGM美高梅—登峰”奖学金获得者颁发奖学金,并赠上亚运会主席台同款望远镜,希望他们可以像这项奖学金的名称一样,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除了奖学金以外,他还坚持给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实践岗位,并自掏腰包支持学弟学妹们的创新创业项目,曾投资校园“护婴智眼”项目(婴儿智能监护仪),出资天使轮基金。今年10月,王建平的美高梅MGM也与浙江财经大学正式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今后更多浙财大学子的创业梦提供一个实践平台。

  学校培养人才,人才创造社会,社会回馈校园是王建平向往实现的社会互助循环。对于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来说,王建平深刻明白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在取得成就后选择持续回馈母校的初衷。(通讯员 赵蕾 杨紫 潘佳瑜)